3月9日,位于海口市国兴大道一侧的海南省图书馆二期项目已初露“真容”,东西两栋6层建筑拔地而起,围绕图书馆中心区域对称分布,使整个图书馆的规模扩大了近一倍。项目工地里,没有大量堆积的水泥砂石,不见尘土飞扬的景象,整个工地分区清晰,环境整洁有序,让人眼前一亮。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在海南省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省会海口把加快推广装配式建筑列为生态质量提升的重点工程之一,城市建设也出现新的变化——资源能源得到节约、施工污染明显减轻、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通过探索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建筑发展方式,精细打造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
01定制“零件” 现场拼装 建设工程技术迭代升级
站在高耸的塔吊上,俯瞰海口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飞机大修定检机库的银白色屋顶格外壮观,该钢网架主跨长度达162米,宽119米,阳光照耀下的屋顶泛着明亮的颜色,颇为引人注目。
“机库的钢网架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项目在专业的工厂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定制网架的‘零件’,再运到现场逐一拼装完成。”中建八局项目总工程师许众告诉记者,项目部应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使用16台液压提升器,耗时11天完成钢结构网架地面拼装及整体提升,该网架是目前海南跨度最大的钢网架,还创造了海口重点项目的吊装新记录。
大修定检机库是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重要的业务功能楼,这里可以停放2架空客A350-900级别宽体机以及4架A321级别窄体机,并同时进行飞机维修作业。许众透露,为了保障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进行,中建八局特地为项目选派了优秀的钢结构工程师和专业人员,以把控工程质量。
美兰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是海口运用装配式建筑实践的生动缩影。在五源河体育馆项目,最高45米的钢结构屋盖设计为辐射型鱼腹式桁架结构,施工方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于今年1月底如期完成钢结构吊装。如今,形似“大渔船”的钢屋盖主体结构已经成型,正在加紧进行内部装修,项目有望在年底投入使用。省中医院新院区项目总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包含门急诊医技楼、综合住院大楼、名医堂国际医疗中心等多个建筑单体,该项目深入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目前多个建筑主体结构已基本成型……
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在工地进行拼装,成为海口越来越多重点项目的选择。装配式建筑以迥异于传统大量现场作业方式的施工场景,闯过昔日少有人问津的状态,逐渐进入遍地开花的新常态,见证海口城市建设工程技术的锐意革新和迭代升级。
02政策引导 推广应用 激发企业应用的积极性
事实上,自2015年起,有关装配式建筑规划的文件就开始密集出台,2020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业内人士指出,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是解决建筑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不高、产业组织碎片化、建造方式粗放落后等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
“海口长秀仕家项目位于海口市长秀片区E1001-1地块,对该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部分进行面积奖励。经核,装配式奖励面积3086.65平方米。”今年2月2日,海口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示公告,对长秀仕家项目予以奖励,这一举措有力增强了建设单位应用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
在海口,让企业格外关注的是已出台的《海口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奖励实施细则》,其中明确,以装配式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满足国家相关认定标准的,其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部分的建筑面积可按一定比例(不超过规划地上建筑面积的3%)不计入容积率核算。为了确保奖励政策落实到位,海口市强化巡查监管,对未按要求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单位取消相应优惠政策,将与奖励面积数量相当的建筑面积由政府无偿收回用作人才住房、保障性住房及其他公益性用房,并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而建设单位的违约行为,也将记入企业诚信档案。
记者了解到,2020年,海口市推广装配式建筑263.5万平方米,增长2.9倍。而接下来,海口将继续从优化审批、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完善产业链等角度,综合施策支持鼓励图书馆、展览馆、客运场站和学校、医院、停车楼等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在8度区内的超高层建筑等,优先采用钢结构装配式方式建造。
03绿色环保 持续发展 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对于海口来说,装配式建筑既符合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战略的发展要求,又具有工业化程度高、建造周期短、构配件运输便捷、全生命周期内可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优点,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成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在海口江东新区1.5级企业港项目(一期)工地,继2月22日晚首批装配式建筑模块成功起吊后,3月1日,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刷新海口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据了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模块化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共297个模块,项目总工期为90天,将于今年4月份完成建设。
据介绍,项目采用的箱式钢结构建筑模块中,最大的模块长17米、重约25吨,最小的模块长约10米、重约7吨。来自项目部的统计资料显示,通过箱式钢结构集成模块化建筑方式,模块化建筑大部分都在工厂内生产制造完成,预制率达90%以上,是目前建筑工业化装配率最高的一种先进建筑形式。模块生产完成后,运到项目现场,像搭“巨型积木”一样快速吊装拼接。相比传统建筑方法,装配式模块化建筑平均能缩短70%建设工期,减少90%建筑垃圾。
“这是从工厂预制好的轻质隔墙板,一种新型节能墙材料,我们在工厂里把它预制好,拉到工地上进行拼装就可以。”在项目西区6层建筑的一楼,省图书馆二期项目总工程师李萧介绍,项目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既可以有效节约工期,也可以减少现场浇筑的环境和噪声污染,打造绿色建筑工地。
据悉,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列入今年突出生态提升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海口按照全省一盘棋的理念,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痛点,正在加快从推动产业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统筹布局,尽快补足短板,把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水平提上去,把增量成本降下来,助力全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以智慧城建提升群众生态宜居幸福感。